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赞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 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作者是谁?

2023-03-30 08:58:06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赞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

赞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 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作者是谁?

1、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
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
2、《题黄山人庭前孤桂》
作者:方干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
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
3、《黄山迎客松》(一)
奇松矗立玉屏边,四季伴生云雾间。
根下从无一撮土,青狮石上寿千年。
沧桑阅尽国之宝,岁月轮回对御筵。
举臂广迎四海客,和谐包纳五洲贤。
4、《黄山迎客松》(二)
峭石云端立劲松,严寒烈日自从容。
玉屏侧畔书奇景,诗壁临边揽碧空。
傲雪千秋详百态,凌风一笑阅苍穹。
承迎四海观光客,乐在黄山岁月丰。
5、《黄山迎客松》七律
万仞黄山平五岳,
千秋世代颂歌名。
卧龙频顾到春望,
雏凤流连破故城。
红日辉来霞落去,
青松妆点客为倾。
紫烟缭绕一湖翠,
摇曳身姿醉里迎。
6、《黄山贴壁松》
试胆崖边壁与松,
相拥而立弟和兄;
同生共死情难悔,
齐度春秋又夏冬。
7、《黄山送客松》
虬枝苍劲臂双伸,
灿烂容颜面带春;
好客黄山松老子,
殷勤作揖送游人。
8、《黄山望客松》
望客殷勤上雨台,
才逢君面又离开;
热情挥手由兹去,
恭请明年又再来。
9、《黄山松》
峭壑阴森,云气汹汹;
松影翻飞,势如游龙。
披霜傲雪,屹立苍穹;
蜿蜒其脊,横空长虹。
10、《黄山陪客松》
玉笋峰前四翠虬,
荫凉盖下涌人流;
千年陪客情不悔,
任尔狂风暴雨稠。

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作者是谁?

赞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 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作者是谁?

学横塘老先生题黄山迎客松。七律:题黄山迎客松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 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 无缘冰骨四君首,却例岁寒三友中。 不学牵牛攀附物。顶天立地劲犹红。

迎客松有什么特点

赞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 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作者是谁?

1、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
2、迎客松高10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3、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扩展资料:
守松人
黄山早就对迎客松实行了“特级护理”,管理人员说,“迎客松是稀世珍宝,照看它要像带小孩一样精心,哪怕是一根枝条和一根松针都不能疏忽”。
在迎客松边上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居住着专职护理员,使它成为全国唯一的配有“警卫”的树木。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观察迎客松的树干、树皮和松针的变化以及病虫害和天气变化情况;
此外,管理员还要给迎客松浇水、培土、施肥;白天站在迎客松的保护栅栏外看护,规劝游客不要吸烟、不要接近迎客松。

黄山奇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几岁

赞美黄山迎客松的诗句 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作者是谁?

黄山之松,松松皆不相同,都独具特色。而“黄山十大名松”更是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
迎客松,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挺立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寿逾千年,姿态苍劲,枝叶平展如盖,两大侧枝横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颔首向五湖四海的宾朋致意。地处海拔1680米,树高10.1米,树龄越800多年,是黄山松中的“元老”。
望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玉屏峰至莲花沟途中,立于石罅之中,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俯望游人,似在点头致意。树高5.6米,树龄约450年。
送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虬干苍翠,枝叶侧伸,似作揖送客。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
探海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于卧云峰陡腰,地处海拔1670米,树高仅3.5米,枝叶茂盛,根扎悬崖,侧枝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海,戏搅浮云。树龄约500年。
蒲团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玉屏索道上站附近,地处海拔1610米,树身不高,侧枝密集盘曲,针叶簇集冠顶,铺展平整,状似蒲团。树高2.9米,树龄约350年。
黑虎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故名为黑虎松。该松枝稠叶密,遮天闭日,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树高8米,树龄约450年。
卧龙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二。原先的卧龙松在文殊院道上,不知何年“破壁飞去”。现指卧龙松,横生于卧云峰悬崖石壁中,树干分两叉盘曲生长,角崭髯张,似苍龙卧坡。树高2米,树龄约300年。
麒麟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北海至清凉台路边海拔1470米处,树干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状如送子麒麟。树高4.6米,树龄约500年。
团结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打鼓峰海拔1520米处,铁根盘结,侧干众多,6大主枝,团团簇簇,围抱生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该松树高17.4米,树龄约400年。
连理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处,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齐肩,如情侣相依。树高20.6米,树龄约400年。
竖琴松,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卧云峰侧的北坡,地处海拔1660米,主干挺直,顶状如伞,侧干伸出成倒“U”状,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有游道从辕门中穿过。树高8米,树龄约550年。
黄山松精神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人们来到黄山,不仅能感受到黄山松的美丽和坚强,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黄山松精神。黄山松精神正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时代精神。我们应该学习黄山松精神,颂扬黄山松精神,让黄山松精神代代相传。
希望能帮你,祝你也如黄山之松,前途无量。

迎客松是什么松树

迎客松黄山松。
迎客松生长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 之上的岩石中。由于这里两边都是山石,人们经过一路 的攀登到达这里时,立刻能够看到挺立在这里的黄山松, 就像一个张开双臂迎客的主人一样,所以大家把这棵松 树叫作迎客松。
黄山松生长的黄山,山石险峻、土壤稀少,夏季凉 爽湿润,冬季风雪交加。黄山松为了在土壤稀少的山石 上扎下根,生存下来,它的根系能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 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 附近的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所以 黄山松能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
由于地势崎岖,悬崖峭壁纵横,它们无法垂直生长, 在强风的吹拂下,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由于 要抗暴风、御冰霜,它们的针叶短细,蜡质增厚,树冠 平整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

扩展资料
松树的其他种类:
1、华山松
又名为白松、五须松在秦巴山区、渭北一些山区丘陵都可栽植,年平均气温应在15℃以下,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山地褐土、红黄壤、红色石灰土上都能生长。但对土壤水分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和瘠薄,更不耐盐碱和排水不良。
2、马尾松
又名青松、枞松, 是亚热带主要造林树种,只能在巴山和秦岭南坡一些地方栽植。适生温暖湿润性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3—22℃,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方生长。
不耐过低温度,在冬季零下15℃时,幼树的针叶就会出现枯萎。马尾松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在粘土、沙土、石砾土以及阳坡土层薄或石缝中都可生长。
3、油松
又名短叶松、黑松 适应性最广,在陕西省从南向北都可生长,是适应大陆性气候最佳的一种松树品种。耐寒,抗旱能力强,能耐零下25℃的低温,在降水量300—400毫米的陕北北部地区都能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迎客松

黃山的迎客松是不是枯死了?

迎客松作为黄山(松)的象征,依然好好的活在玉屏楼前(东面).早些年曾受病虫困扰,后经园艺家精心护理,迎客松又显得生机勃勃.不过,为了防止她那外伸的肢体受折,几十年前就在她悬臂下面安装了支撑. 死掉的是送客松.它长在玉屏楼前(西面),与迎客松形成黄山的一对名松。不过,送客松形体、名声都要比迎客松小得多。送客松枯死后一直用一棵假松树替代着。今年终于找到了一棵类似的送客松,景区已经将它迁移成功。

黄山迎客松为什么派人保护

因为这个树是位于黄山景区的,又因为在石头中生长,根部非常的深,枝叶也是非常的繁盛,光枝叶展开就有十多米高,在景区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但也因为是景区,所以为了保护这棵树不被游客涂鸦,乱画,所以这棵树国家是派专人把守的,这样的待遇相信没有几棵树会有吧。

听说黄山的迎客松死了是真的吗?

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送客松”因自然规律等原因枯死。据悉,这棵“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黄山风景区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专家抢救无效   2005年8月2日,有关部门在黄山古树名木例行体检时发现,送客松两年生针叶有发黄迹象。园林部门随即组织国内专家及技术骨干研究制订抢救方案,为复壮该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抢救期间,甚至每天有两名专业林业技术人员看护送客松,除实施专家确定的抢救方案外,对确定为抽样观察的松枝,哪怕是落下一根松针也要做记录。   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等因素,这株极珍贵的松树没有挽救成活。专家及游客对此均表示非常惋惜。 “接班人”选定 迎客松等古树名松是黄山的标志,但树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可逆转。这些古树名松总有一天会死,那时该如何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呢?据悉,黄山风景区已为这些古树名松选好“替身”。 黄山现有古树名木800余株,其中54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2005年8月中旬开始,黄山风景区派人上山寻找所有名树古木的“未来替代者”,迎客松、送客松等名木的替代树已经找到。最著名的“迎客松”目前发现的最佳“替身”在莲花峰背后山崖上,几乎和原树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