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张家界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张家界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张家界市区海拔183米,景区平均海拔1000米,由于此差异,昼夜温差可达10℃ 在张家界市内,分布着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达70多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0%弱。少数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还有少数满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
现就土家族一些简单的介绍: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释,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土生土长的民族,古代称“巴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一直居住在长江、沅水之间,从来没有全面性搬迁过,是一个很稳定的民族。作为族称的“巴人”,曾经是一个多部落的统一体,其祖先一般认为是今鄂西的巴东、建始地区的“南猿人”以及长阳地区的“长阳人”。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尧舜时代,长江,汉水以南就有了“南蛮”的生存与繁衍。 到了汉代,称巴郡南郡蛮、武陵蛮、娄中蛮、澧水蛮与中沔蛮(屠山蛮)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称武溪蛮、西溪蛮、天门蛮、黔阳蛮、建平蛮等。 隋代称“岳左”。 宋代称北江诸蛮。《宋史·蛮夷传》称蛮区人为土民、土蛮、土官等。 明清两代称土夷、土蛮、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时期,才出现“土家”与“客家”之汉语称谓。所谓“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而所谓“客家”,又主要是指汉人而言的。“土家”意为“本地人”,“客家”则意为“外来人”,只有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地区以后才出现。本来,土家族自称“毕兹族”,古代巴人也是这样自称的,但“毕兹”不等于就是“本地人”。“毕兹”是土家族的自称,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后来较多的汉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区以后才出现的汉语称谓。
张家界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张家界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成了本区域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面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张家界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纪时期,湖南西北地区地壳下降,发生大面积海浸,成为一片汪洋。张家界处于“川湘凹陷地带”之深海处,靠近古陆,接纳了由流水源源不断地从邻近古陆搬迁来的大量松散碎悄物质,经过沉积和漫长而又复杂的成岩过程,形成厚达500多米的石英砂岩。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便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怪诞诡谲的峰林峡谷。石英砂岩峰林景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科研价值。
具体查阅百科
张家界的地理位置
张家界市地处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张家界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省辖地级市,北邻湖北省。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东经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纬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间。
东接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省的鹤峰、宣恩县。市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张家界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占湖南省面积的4.5%。 
扩展资料:
地貌特征:
张家界市的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
水文特征:
张家界市境内溪河纵横,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澧水干流在桑植县南岔以上有北、中、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中源出八大公山东麓;南源出永顺县龙家寨。
三源在龙江口汇合后往南经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等河流最后流入洞庭湖,干流流贯张家界市的长度是313公里,流域面积8135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张家界
张家界旅游资源分类表
张家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千年以前。这座城市旧称“大庸”。 1982年,中央政府在此建立第一座国家森林公园,命名为张家界国际森林公园。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庸市遂在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 1. 张家界以张家界风景区(武陵源风景区)而出名,1992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3年,张家界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2. 张家界成为一个大型的高级旅游景点,包括山、湖、洞、历史文化和风俗,覆盖五百多平方公里。它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保护区和所西沟保护区为中心,向周边放射囊括了茅岩河,九天玄女洞,五雷山以及大明寺等景点。 3. 至今已开发的景点超过二十余处,形成了三十多条旅游线路。全部旅游线路长度超过500公里。
张家界的5篇作文
张家界介绍
——我所搜集到的关于张家界的资料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省会长沙约400公里,是著名的世界级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数千座石峰拔地而起,淙淙溪水、蜿蜒曲折,林木花卉满山遍野。张家界的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 据地质学家考证,2亿多年前,由于地球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张家界壮观的红砂岩峰林和峡谷地貌,是世界罕见的“大自然迷宫”。它由于美在原始,美在神奇,美在天然,正以妩媚的姿态,笑迎四海来客! 张家界山奇水秀。它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云环雾绕,壮美绝伦。秀水飞瀑,纤尘不染,幽潭碧水,陶然而去,溪水幽幽,清澈明丽。茂密的树林中,遍布着奇花异果。珍禽异兽活跃山林溪涧,野趣天成。地下迷宫迂回曲折,扑溯迷离,钟乳奇石变化多端。还有极具挑战性、刺激性的漂流…… 张家界还是一座神奇的“森林王国”和“植物王国”。据专家考证,有木本植物、乔木树种达93科、517种,比欧洲所有的树种多出一倍多。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一级保护树种——珙桐,专家们称为人类的“活化石”。木材蓄量已达30多万立方米,并逐年增加。还生长着数十种花卉和名贵中药材。动物资源丰富,计有兽类27种,尤以野生猴群居多,常与游人嬉戏,妙趣横生;鸟类13科、41种。漫游张家界可见到奇山异树,听到猿啼鸟语,仿佛陶醉在仙境之中。 张家界现已辟有黄狮寨、金鞭溪、腰子寨、枇杷溪、沙刀沟至袁家界5条游览线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达200多个,其中一级景点有夫妻岩、金鞭岩、南天一柱、天下第一桥等数十个。著名的夫妻岩景点,是由2座巨大的石峰自然形成一对男女头像,远远地望去,那模样酷似一对“夫妻”,头挨头,身贴身,相互依偎在一起,永不分离……还有那坐落在金鞭溪上游的金鞭岩,高380多米,拔地而起,形似“金鞭”,直插云霄,堪称中国之最。 这就是迷人的张家界,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旅游,以体验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的清新感觉。
张家界的风土人情
1,特产
野菜类:野蕨菜 银笋丝 山竹笋 金针菜 香椿 龙筋菜等 鱼类:土家腊鱼 野生金鞭溪鱼 火炕鱼 土家柴火鱼 茅岩河鱼 药材类:天麻 何首乌等 野味类:野.猪 野兔 土家腊羊肉 天门牛肉 飞雕狸 竹根猪 小吃类:葛根条 猕猴桃 葛根糖 土家炒米 各种口味梅子 葛根片 芝麻棒糖等 糕点类:葛根糕 蕨根糕 莲子糕 猕猴桃糕 百合糕 湘连糕 板栗糕 桂花糕 各种组合糕等 葛粉类:野生葛粉 纯野葛粉 野生葛粉类:野生老野葛 降火纯葛粉 野生老柴葛 野生葛根王 葛王 中老年益寿葛粉 葛中王精粉 少儿营养葛粉 妇女养颜葛粉 纯葛 野生青葛王 女人葛根粉 蕨粉类:野生老蕨粉 纯野蕨粉降脂蕨根粉 蕨神 野蕨王 蕨晶首乌粉 野生苦荞粉 茶叶类:杜仲茶 茅岩莓茶 高山云雾茶 高山毛尖 兰贵人 人生乌龙茶 苦丁茶 苦瓜露等 礼品套装:野生葛根粉 野生蕨根粉 高山毛尖 兰贵人 人生乌龙茶 张家界四珍:葛粉,蕨粉,莓茶,岩耳 张家界三宝(三绝):葛粉(野生) 蕨粉(野生) 岩耳 酒 类(竹筒酒):毕兹卡圣酒 纯米酒 张家界毛谷烧 葛根王酒 百根冰酒 湘酒王 惊梦王 灯笼果酒 鬼谷酒秦简酒 索溪 野百合 湘莲子 竹叶青 土家人 天子山 湘西红 土家醇
“国防”这个词最早起源于
古人视礼义为维护社会国家的安全力量,必须严格遵行,防止逾越,称为国防。今日指为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的武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臣愚以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后汉书·孔融传》
中国古代国防,是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其间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国防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培养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最终形成了多民族、大疆域的国家。
政策理论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兵制建设所谓兵制,就是军事制度,一般称为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工程建设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城池是中国古代国防建设中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工程。城池建筑始于商代,之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由此,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
张家界的地质类型?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张家界市,占地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砂岩峰林地貌、岩溶洞穴。
地质公园分布区内出露泥盆纪(距今3.5亿~4亿年)厚层石英砂岩,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受后期地壳运动抬升,重力崩塌及雨水冲刷等内外地质动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在园区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其它尚有方山、岩墙、天生桥、峡谷等造型地貌以及发育在三叠纪石灰岩中的溶洞景观。
园内森林茂密,并有银杏、珙桐、红豆杉、鹅掌揪等珍稀植物,为研究生物演化提供了实物例证。
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多种历史文化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即使秦俑的身高、体魄、服饰发髻、刻记文字以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反映出秦兴亡的历史真谛。
秦俑坑出土文物的精美和丰富,是文物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物质成就的直接见证。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那个时代,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历史课题,譬如关于帝王权力的重新认识、秦代文化的特质、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等。与之相联系的是,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反映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始皇所起的某种积极作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史书中提到的秦代好大喜功、横征暴敛的统治问题。秦俑考古还在继续,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随着考古的进展而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