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生态旅游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要遵循哪些原则

2023-03-24 22:04:23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当地纯玩小团,一日游,包车,代订门票/酒店等服务!联系微信:w8998678

生态旅游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旅游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要遵循哪些原则

中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虽然大幅度推进了中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   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中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    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2)湖泊生态景区 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3)森林生态景区 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4)草原生态景区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5)海洋生态景区 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    6)观鸟生态景区 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 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    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    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

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要遵循哪些原则

生态旅游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要遵循哪些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化规划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既要考虑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景区内外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把生态化的要求贯穿于景区各项规划之中。 二、协调共生原则 生态化规划面对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多元化和组成的多样性特点。子系统之间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景区生态旅游规划中坚持共生就是要使各个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指保持系统内部各组分、各层次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 三、区域分异原则 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规划的目的也不尽相同,生态化规划必须在充分研究区域生态要素功能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如森林公园与主题公园,一个偏自然景观,一个是偏人工景观,前者注重生态服务功能,后者生态服务功能会少些,社会效应会重些。 四、高效和谐原则 生态化规划是要建设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生态规划要遵守自然、经济、社会三要素原则,以自然环境为规划基础,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人类社会对生态的需求为出发点。

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生态旅游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要遵循哪些原则

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当时推出的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最后,旅游专家和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专家告诉我们: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需要旅游者具有一定环保意识,这也是与大众旅游的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各地开展的生态旅游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而是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
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是一次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化的产物,她的出现,不光是中国旅游新形势的需要发展,更是世界格局下旅游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各地在旅游资源匮乏的时候,刺激各地旅游发展,提升旅游经济的新起点。

生态旅游的八个标准是什么?

生态旅游有哪些成功案例 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要遵循哪些原则

2002年10月21--25日,《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正式公布实施。根据《莫霍克协定》的精神,《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八大原则,即:
1. 生态旅游的核心在于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
2. 生态旅游通过多种形式体验大自然来增进人们对大自然的了解、赞美和享受;
3. 生态旅游代表环境可持续旅游的最佳实践;
4. 生态旅游应该对自然区域的保护作出直接的贡献;
5. 生态旅游应该对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6. 生态旅游尊重当地现存文化并予以恰当的解释和参与;
7. 生态旅游始终如一地满足消费者的愿望;
8. 生态旅游坚持诚信为本、实事求是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
2004年8月,《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进行了第一次重大修改,生态旅游原则的表述更加具体化,并归纳为以下11个方面:
1、 生态旅游经营者公开承诺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并纳入管理体系,以确保其实施效果;
2、 生态旅游让游客亲身体验大自然;
3、 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和文化的机会,以增进其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赞美;
4、 在生态可持续和了解潜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生态旅游经营方式;
5、 生态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影响环境质量;
6、 生态旅游应该对自然区域的保护作出切实的贡献;
7、 生态旅游应该对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8、 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经营阶段都必须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敏感;
9、 生态旅游产品应满足或超出游客的期望;
10、 生态旅游向游客提供有关产品的真实准确的信息,使游客对产品有符合实际的期望;
11、 制定行为守则,使生态旅游产品对自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并且保证依照制定的行为守则进行经营。

山岳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
  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
  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
  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
  二、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3、省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有的省还公布了历史文化名镇。
  4、市(县)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其它分类
  1、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
  2、根据旅游资源发育背景分类
  3、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状态分类
  4、根据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类

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开发中的问题
  1、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由于诸多人为原因,我国的湿地面积锐减。近年来,青海湖的湖面面积减少了301.6km2,昔日的鸟岛变成了半岛。目前,鄱阳湖的天然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缩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区面积1949-1975年30年间减少了1659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直到现在仍然在被大量的开垦为农田。
  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被排入湿地,湿地水质遭到极大破坏,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
  2、管理者、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旅游开发中生态破坏严重。在现实的开发利用中,旅游者往往认识和享受了湿地,却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一些所谓的生态旅游者并不具备进行生态旅游的资格,他们中甚至有人不知生态伦理道德为何物。由于旅游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产业,一些管理者和社区居民为谋得短时暴利,不惜对湿地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甚至进行毁灭性的开发。参与者与开发者的生态意识的薄弱是导致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严重受损甚至退化、生态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的重要原因。
  3、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
  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实现资金回笼的同时,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湿地资源进行维护,必要时应对受损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社区扶贫是湿地生态旅游的又一重要功能,而有些社区,当地居民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日益增多的游客又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这使得他们原本薄弱的生态意识更加淡薄。
  开发的对策
  1、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仍然太少,面积也太小,现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有效的保护湿地资源。我们应在对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的同时,增加湿地保护区的数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可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和恢复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渔、建设生态工程等。生态工程是恢复已破坏湿地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它是指通过人为的培育替代生境来代替以污染了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时,应注意替代生境与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
  2、着力塑造旅游形象,全面开发旅游产品。
  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需要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在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形象设计上,要着重突出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生物多样性。
  在设计旅游形象还应设计出相应的载体,如旅游纪念品、景区吉祥物、宣传口号等。我国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有: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及生态美食。其中生态观光中的观鸟活动是湿地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是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旅游活动之一。
  3、与原有产业相结合,开发新的湿地生态旅游项目。
  在开发式地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不应将原有的湿地产业全部废除,而应将旅游业与当地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开发出湿地旅游与湿地农业、渔业相结合的旅游项目。
  4、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到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基本上都与一定类型的其他旅游资源并存。我们应综合考虑地区的资源状况,在地域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将其与周边资源共同开发,形成整体协调的大旅游区。
  5、加强法律和法规建设,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中的很多问题都与缺乏明确的法规、条例有关。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

原发布者:水瓶座19920127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生态旅游既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环境效益;传统旅游倾向于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二、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传统旅游忽视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我觉得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传统的旅游与观光地区的生态学及特点无关,其目的在于消遣和娱乐。而生态旅游则是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侧重于文化特征的旅游可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二者经常互为补充。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以防止严重的环境危害,所以事先要进行影响和效益评价,避免了传统旅游常因计划不周而带来的环境负效应。经过精心设计的说明性计划还能使保护区成为一个支持地方传播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中心,促进文化繁荣。再者,生态旅游所需条件不同于传统旅游,其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1/4左右。总体来说,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旅客如何欣赏及尊重自然,以商业经济收益为次要之考虑。但若一保护区内有一完整的管理架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再加上生态旅游投资再基础建设的费用较少,其

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是什么?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的特征有: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
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