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正文

1.全域旅游的内涵是什么?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2023-03-10 23:53:54 互联网 未知 旅游

1.全域旅游的内涵是什么?

1.全域旅游的内涵是什么?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1.全域旅游的内涵是什么?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至此,“全域旅游”这个概念开始受关注。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把旅游业放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点支撑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
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专业的全域旅游解决方案及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景合天,助力景区全域旅游建设。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1.全域旅游的内涵是什么? 李金早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北京方圆水木对全域旅游的核心观点:从传统以景区/景点为核心的旅游模式转化为全产业、全要素、跨界融合的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域产业: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形成主体化、特色化趋势,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地域特色形成了共同吸引力,而使旅游目的不再拘泥于自然风光或者文化遗存等某一景区点上。
全域空间:在某一特定区域,由地形、气候、自然、文化等要素所构成的综合吸引力。如三亚、呼伦贝尔草原、云南、西藏等地。
全域形式:由于互联网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与透明,自驾出行逐渐成为首选旅游方式,使游客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线性景区与全域旅游成为发展必然趋势。
更多细节,可以询问北京 方圆水木旅游规划设计院。

休闲与旅游的关系

休闲2113与旅游的关系:
从广义的角度说,一般认为休闲就是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很多人在旅游和休闲之间纠缠不清,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对旅游的理解局限于狭义旅游。按照分析5261,按照时间属性,可以将旅游分为工作旅行和休闲旅行。因此,旅游和休闲是相互交错的两种人类行为,而作为旅游的休闲旅行则不过是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已。
2、休4102闲:近距离、短时间的游憩行为,出于统计的需要,各国往往从时间上和距离上对旅游进行界定。但是这种界定永远不可能是精确的。一日游的提法有利于弥补旅游必须过夜之规定的不足,但是还有一些游憩活动达不1653到一日游的标准,比如不足6小时。有时将这种近距离、短时间的游憩行内为称作休闲。在有关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中常常也必须考虑这种休闲行为,因为这种休闲行为和旅游行为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空间和设施方面,二者容存在重合。实际上,这种休闲行为经常也被看作旅游的一部分。

如何理解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
2018-01-18 16:00阅读:3,576
阿布家de脐橙
一个爱旅游的文艺骚年!
关注
从旅游作为一个游憩及游憩接待的系统而言,目的地概念包含了一种系统结构与系统工程的理念思路。仅仅有独特的景区是不够的,还要求具备一个完整的游憩构成(2至5天的游憩内容及游程),有足够且合格的接待实施,方便的交通进入条件,以及复合多种需求的配套服务。 因此,目的地是一个功能系统,必须进行系统整合,以便实现最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与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系统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场的吸引核,也是系统的核心要素。围绕市场需求,形成完整游憩与接待的要素配置与配套,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架。目的地系统,需要一个整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应该形成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动修正,可以持续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挖掘各类旅游资源,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善的、广阔的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整体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互动,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塑造区域形象,提升区域品质,打造区域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
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 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