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正文

胃平滑肌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平滑肌瘤

2023-04-15 21:54:58 互联网 未知 健康

 胃平滑肌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平滑肌瘤

胃平滑肌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本病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确诊后应行手术治疗,术式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有无转移而定。肿瘤切除率较高,有人报道切除率高达95%胃平滑肌肉瘤应根据病变的范围作手术切除。较小的肉瘤可以距离瘤缘3cm以上作局部广泛的切除。较大的肉瘤应作胃大部或全胃切除以及胃周淋巴结的切除术。因为胃平滑肌肉瘤瘤体有时生长很快,但很少侵犯邻近器官,因此尽量争取手术切除,常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若肝内有孤立性转移瘤,而且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能耐受手术者,可以行胃部分切除术及肝脏转移瘤的局部切除,亦能获得较满意的姑息疗效。常采用以下术式:
1.楔形胃切除适用于小于5cm或良性肌瘤恶变可疑者。切缘定在2~3cm以上,缝合切缘,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生理结构。
2.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肿块大于5cm,小于10cm,或肿块靠近贲门或幽门,切缘应距肿瘤5cm以上。
3.全胃切除术适用于肿块侵犯大部分胃者,切除全胃及网膜。
4.整块切除适用于胃外有侵犯者。手术切除胃壁及胃外所有肉眼可见肿瘤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组织,然后根据情况重建消化道,应尽量符合消化道生理解剖结构。
5.复发肿瘤即使手术切除困难,仍可尝试手术切除,应尽量切除肿瘤及受累脏器。
化疗及放射治疗对胃平滑肌肉瘤均不敏感。
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35~50%。
(二)预后
胃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为20%~54%,国外文献报道,肿瘤低度恶性者5年生存率81%,高度恶性者为32%。国内学者统计,胃平滑肌肉瘤病理分级1级者5年生存率为46.8%,2级为26.9%,3级为16.7%,病理组织学分级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胃平滑肌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的5年生存率为50%左右。Shiu对胃平滑肌肉瘤的自然病程和预后因素作了研究,指出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大小及有无邻近组织脏器浸润三者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认为这三个因素能客观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据此将胃平滑肌肉瘤分为三期(如表3所示)。在三个因素中,除病理分级需经病理检查后确定,另两项则可通过手术探查作出判断。因此,该分期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预后作出评价,目前为一些学者所采用。
另外,胃平滑肌肉瘤预后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大体类型,以壁间型预后最好,随后分别为腔内型、腔内外型、腔外型。
2.肿瘤体积是否≥6cm。
3.有否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组织。
4.胃黏膜有无溃疡出现。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指出rasp21过度表达,DNA为异倍体的患者预后较rap21低表达,DNA二倍体者明显变差。

血管平滑肌瘤

血管平滑肌瘤

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Van-Gieson染色,显示黄色,证实为平滑肌组织。 VG染色 ×100。

重要病理改变

a 界限清楚的实体性肿瘤,有血管和平滑肌组成,

b 平滑肌呈不规则束状排列,核长,两端钝圆,胞浆内有空泡,细胞无异型性。

一般病理改变

a 血管明显,管腔通常是扁缩的,但在海绵状血管平滑肌瘤,管腔可以扩大,

b 血管壁平滑肌呈不规则束状排列,核长,两端钝圆,胞浆内有空泡,细胞无异型性,

c 分为三型:实体性、海绵状、静脉性,

d 常见基质玻璃样变或粘液变性,

e 少见成熟脂肪细胞,

f 异型性、核丝分裂相、坏死少见。

病理鉴别诊断

平滑肌瘤:边界不清,缺少血管腔,平滑肌与管壁不融合。

平滑肌肉瘤:有细胞异型性、核丝分裂相、坏死。

血管肌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组织、平滑肌和血管构成。

临床特点

a 成年人多见,女性占优势,

b 多见于下肢皮下组织,特别是腿、脚,单发,

c 疼痛,系受刺激后肌肉收缩所致,

d 良性,很少复发。

什么是平滑肌瘤

建议:平滑肌瘤又名皮肌瘤,是种良性肿瘤,它有三种临床分型: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和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前者源于血管平滑肌,皮损为针头或黄豆大小暗红色皮下坚实结节,可相互融合成扁平斑块,高出或低于皮面,可移动;好发于下肢,尤以小腿屈侧多见;青年女性为多发人群;有阵发性刺痛感,可因寒冷、运动、压迫、情绪激动而诱发。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源于阴囊内膜、外阴或乳头肌;皮损多为单个黄豆大小鲜红色坚实结节,可移动;好发于30岁以上成人,有疼痛感。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源于立毛肌,皮损为针头至碗豆大小坚实的圆形结节,可移动,暗红或褐红、青红色,簇集或融合成片;多发于背部、颜面及四肢伸侧,以30岁以上者多见;病久可有敏感性疼痛。

平滑肌肉瘤

关键是进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情况决定是否配合手术后的放疗,化疗。

间质瘤和平滑肌肉瘤都属于软组织肉瘤这大类肿瘤。
再进一步细分出这不同的类型。

两者在治疗上有共同点,就是都要依靠及早发现,及早手术。而且由于都容易复发,往往使用扩大范围的手术方式,力求根治不复发。

小肠平滑肌瘤的病因是什么?小肠平滑肌瘤有哪几种病因?

小肠平滑肌瘤的发病诱因有很多,要确定哪一种诱因需要对比分析 (一)发病原因 小肠平滑肌瘤发生于肠壁的肌层或黏膜肌层,个别来源于血管的肌层。肿瘤多为单发,大小不一,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或结节状。肿瘤质地较韧,常有明显的边界,切面呈淡灰红色,可见编织样纤维束。 (二)发病机制 1.病理改变 小肠平滑肌瘤呈膨胀性生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压迫肠腔,并将黏膜拉直,由于血供不足而产生溃疡坏死,溃疡面不大且浅,边缘无堤状隆起,可引起肠道出血甚至穿孔,亦可发生黏液性变或囊性变,囊腔常有窦道与消化管腔相通。肿瘤可导致肠套叠,肠扭转而引起梗阻症状。 (1)组织形态:镜下可见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构成,略大于正常的平滑肌细胞,细胞互相编织形成束,常排列成栅状细胞内可见肌原纤维,胞浆丰富呈嗜酸性,核呈长杆形,核内纯染色质细细胞分化好,无异形性,绝大部分无核分裂,偶见少数核分裂象瘤组织内可含有数量不等的结缔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图1)。 (2)良、恶性的平滑肌肿瘤的区分:在病理上,良、恶性的平滑肌肿瘤有时难以区分,甚至可同时存在。国内据大宗病例总结出小肠平滑肌肿瘤的病理特点如下: ①平滑肌瘤细胞核分裂数为0~1个/10高倍视野(HP)或无核分裂。 ②肌瘤细胞无异型性。 ③肌瘤细胞的致密度低。 ④无瘤周组织侵犯。 ⑤肌瘤直径一般小于或等于7cm。 ⑥肿瘤可有出血,但较少有坏死和囊性变而平滑肌肉瘤则常发生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2.病理分型 根据肿瘤在肠壁间的部位及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腔内型、壁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 (1)腔内型:最常见,占65%。肿瘤向肠腔内突入生长,其基底多较宽,因不受解剖的限制,有时生长可达较大体积。 (2)壁内型:约为平滑肌瘤的15%。肿瘤一般较小,很少超过4cm,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多数在活检或其他开腹手术时偶然发现。 (3)腔内外型:约为平滑肌瘤的10%。肿瘤向腔内生长的同时,亦向肠腔外扩张,体积常大于4cm。因肿瘤膨胀性生长在肌层受到的抵抗较浆膜或黏膜层为大,可呈哑铃状肿物,故亦称哑铃型。 (4)腔外型:最少见,仅占8%。多数体积较大,肿瘤中央常有坏死及出血。 小肠平滑肌瘤可发生恶变,据报告,约有15%~20%的小肠平滑肌瘤可恶变成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