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全面解读与实践路径
【十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确保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 核心在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通过制度的健全和执行的到位,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 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重大意义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权力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腐蚀剂和潜在的风险源。因此,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治国理政的根本要求。
- 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石: 权力的滥用和腐蚀会侵蚀社会公平的根基,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加剧社会矛盾。制约和监督能够有效防止权力越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透明、受控的权力运行能够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人民的拥护。通过严密的制约和监督,能够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的信任。
-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权力寻租、腐败等问题一旦累积,可能演变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健全的监督体系是防范这些风险的“防火墙”。
二、 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核心内容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围绕权力的源头、运行过程和结果等各个环节,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
1.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权力的“笼子”。健全的制度能够明确权力的边界、运行规则和责任追究机制。
- 完善立法: 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权力配置、行使、监督和问责的法律。
- 规范行政权力: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防止权力设租寻租。
-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确保司法公正独立,防止司法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
- 加强党内监督: 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完善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形成党内监督的合力。
2.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日常监督
日常监督是防止权力失控的第一道防线,关键在于“见常态”。
- 内部监督: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
- 审计监督: 加大审计力度,实现对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全面审计,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果。
- 巡视巡察: 坚持中央和地方巡视制度,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常态化、全覆盖监督。
- 财会监督: 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投资等方面的财务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3. 拓展和深化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权力运行的“显微镜”,能够将权力置于公众的视野之下。
- 人大监督: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通过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报告,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 政协民主监督: 鼓励和支持政协委员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民生关切,开展专题视察、提案办理和评议等形式的民主监督。
- 媒体监督: 鼓励新闻媒体对涉及权力运行的重大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 群众监督: 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举报,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发挥群众监督的“触角”作用。
- 网络监督: 规范和引导网络信息传播,鼓励网民理性监督,形成网络监督的积极力量。
4. 严格权力运行的问责机制
问责是权力制约的“利剑”,能够让违规者付出代价。
- 强化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对权力运行中失职渎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行为的追责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
- 明确追责主体和程序: 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以及相关部门在追责中的职责,规范追责程序,保证问责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 实行党纪政务处分与法律制裁相结合: 对于违规违纪行为,要依规依纪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震慑。
三、 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实践路径
将宏观的制度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是确保制约和监督落到实处的关键。
1.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是权力运行的基本要求。
- 深化政务公开: 细化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 推进决策公开: 重大决策的出台,应充分听取民意,公开决策过程和依据。
- 公开执行情况: 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重大项目进展,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 公开财政信息: 财政预决算、政府购买服务等信息,应依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 提升技术手段在监督中的运用
现代科技为权力监督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 大数据监管: 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权力运行的异常行为进行预警和监测。
- 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设一体化、数字化的监督平台,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 区块链技术应用: 探索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提高数据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3. 加强对“一把手”和关键节点的监督
“一把手”是权力的关键节点,对其的监督尤为重要。
- 严格选拔任用: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防止“带病提拔”。
- 强化日常监督: 建立健全对“一把手”的谈话、提醒、诫勉等制度。
- 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监管: 重点关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领域,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督。
4. 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
“治未病”与“治已病”同等重要。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 深化警示教育: 通报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警示作用。
- 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无论职务高低,无论贡献大小,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将一查到底,严惩不贷。
总之,十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格问责,才能最终实现权力为人民所用,为人民所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