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综合>正文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记录和内容 什么是食品溯源和召回制度

2023-06-06 09:18:28 互联网 未知 综合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记录和内容 什么是食品溯源和召回制度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哪些记录和内容

第一条
为完善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建立食品生产环节产品的可追溯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法律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仅适用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
第三条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指以进货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出厂检验、销售台帐等为关键环节,在上述关键环节设立若干个质量安全监控点,以监控点文件记录为主线,可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条码、二维码和电子标签( RFID)等新手段,以食品标签标识为可追溯单元载体,以产品批号为切入点,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的可监控、可查询和可追溯。

第四条
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由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修)订并组织实施;各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督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及各项配套管理制度。

第五条 所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都应当实施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食品可监控、可查询和可追溯。
第六条
食品生产企业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质量安全受权人为直接责任人,企业内应明确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的管理部门,负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组织实施,不定期以“倒查”的方式检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相关环节。
食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迅速查找和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七条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主要包括: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采购进货查验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管理、出厂检验管理、包装标识管理、产品流向管理以及不合格食品召回等制度,应明确各关键环节的文件记录内容。

第八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相关信息,记录可以采取纸质记录或电子信息记录等方式。

第九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记录档案,将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记录统一归档管理,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产品有效期长于两年的,应保存至有效期满一年以上。

第十条
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企业内部食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以条码、二维码和电子标签( RFID)等先进技术为手段,实现食品生产电子化追溯。

第十一条
食品生产企业应如实将企业法人代表、质量安全受权人、生产许可证号、企业地址、联系方式、主要产品以及各关键环节的记录信息录入电子追溯系统。电子追溯系统应逐步满足产品信息统计分拆、消费者查询投诉和政府监管部门监管等要求。

第十二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负责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追溯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经监督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签字后归档。原则上每半年检查一次。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国家另有文件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

什么是食品溯源和召回制度

保证食品可追溯,是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给每件商品标上号码、保存相关的管理记录,从而进行追踪溯源。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召开制度。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召回的食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食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县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报告。

什么是产品追溯制度

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营销相关业务环节采取合适的软硬件技术手段实时记录产品信息,可通过查询随时跟踪产品的生产状态、仓储状态和流向”,以达到产品追溯管理的目的。
为产品召回机制提供可靠的信息平台
    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与控制
    提高产品物流信息采集识读的准确性,避免人工的工作失误,减少错发事故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提供可视化手段,动态反映生产进程
    有利于打造快速、高效的物流系统
    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和人员配备最优化
    提供各类生产、仓储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更有价值、更具时效性的分析数据

请问食品可追溯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有着深厚的作用,既可以减少食源性疾病导致的感染,也可以在食品质量安全危机暴发时,减少厂商承担负面影响带来的风险,而且如果危机一旦发生,厂商及政府都可以迅速识别风险,减少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江南大学江苏食品贸易与安全研究中心,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钱和 沈丽燕 宁炜 薛莹 冯园
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疯牛病、口蹄疫、二 英等重大事件的爆发深深震撼了食品行业,促进了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欧洲食品法典(GFL)(EU2002)制定了相关法规,使得正反双向追溯的管理模式成为可追溯体系的最低要求。2002年,美国生物恐怖应对法明确要求:直接供应给各州的食品在预处理、生产和储藏过程中的最初生产标签等信息需要登记,作为可追溯体系中的基本措施,以减少食品掺杂带来的危险。
由于可追溯体系实施过程中不能产生利润,因此其发展缓慢。但是,在对可追溯体系进行战略性分析时,如果能对研究对象(公司、生产线,甚至整个行业)与可追溯体系的潜在利益进行仔细分析,并将可追溯信息体系制成模型,分析其中与商业行为相关的瓶颈部分,就能激发企业建立并实施可追溯体系的兴趣。
1 可追溯技术简介
可追溯体系必须具有识别产品、记录产品现状、必要时记录产品属性和加工特点、并整理和分析录入信息的能力。针对这些功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撑。目前,建立可追溯体系基于三个方面(表1),包括位置、环境和质量。

表1中,位置项侧重于物流方面,这里主要指时间、地点和产品的物流期,即某个特定时间产品的位置及其详细的物流数据。不论是单个产品(如盒装牛奶)还是产品标签(如仓库目录)都会携带记录相关信息的认证标识。物流中出现产品转移和转化就需要发行新的认证标签。环境项是与产品的处理方面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周围的环境和使用的加工设备是怎样的。产品加工系统记录了加工环境和加工设备的情况,数据记录器可以监视产品在各流通阶段的情况,采集的信息有助于决策者确定最优加工条件。有时候环境条件取决于产品自身特点,如:对于新鲜水果来说,乙烯浓度和环境温度是主要因素;对于方便食品来说,微生物环境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第三项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并假定产品质量是动态的,实际操作过程的好坏决定了质量的优劣,对于新鲜易腐败的商品来说更是如此。质量可追溯体系高度关注食品链中的质量变化情况,需要严格定义与质量相关的内容并选取正确的质量检测工艺,如:(1)质量的定义。正如上文中已详细介绍的关于环境项的定义,质量方面的定义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能和消费者的期望;(2)质量检测工艺。消费者主要关注的质量特性,如食品的味道、保质期等,往往不易被直接检测到。
同时,表1还列出了可追溯体系的三大功能:识别、记录和数据处理。识别通过文本代码、可视代码(如条形码)或者电子条码来实现,这些代码印在商标、射频识别标签或其他类型的代码上,证实了产品的身份。在《FoodTrace》(2005)一书中认为产品身份分为第一身份和第二身份,第一身份通过描述产品自身获得,第二身份则通过产品标签获得。
虽然简单的纸笔系统也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但更多的时候决策者还是选择使用(半)自动化的设备来进行追溯。因此需要选择一套集标签、阅读器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完整软件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切实可行的标签系统能够辨认产品的级别。例如在EAN编码系统中,单个产品、包装产品(箱装或袋装)、集装箱等都是可以加以区别的。
产品实物的记录使产品能够实现二次认证。通过阅读或扫描来“阅读”标签上的代码,可以识别产品并最终从数据库中获得产品信息。记录的信息至少包含了产品认证码、记录时间、寄存资源和进程记录。
数据处理的内容部分是根据可追溯性系统想达到的目标而建立的。数据库中登记信息的原始加工信息是各种系统的参照标准,追溯性的特定目标可在附加加工模板的功能中体现出来。对于现行的食品链来说,应用可追溯体系之目的是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强行实施可追溯体系的过程中,政府承担安全事件责任并承受着控制事件的压力,因而促进了该体系的推广和应用。
可追溯体系适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食品安全和责任管理领域。在物流领域中,它可以用来减少外部因素(如交通问题,生产拖延等)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快递和自动化、航天工业中也有普遍运用;食品生产的质量管理部门则能够应用可追溯体系来掌握食品质量发展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追溯体系中的环境项和质量管理项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立可追溯体系的步骤
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可划分成下述几个阶段:
2.1 战略分析
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项无利益而又使成本增加的投资,这些成本就安装设备来说是固定的,而就标签代价、运行成本及执行成本来说又是可变的。消费者和零售商不愿看到价格上涨,所以企业并不愿意引进可追溯体系。
为了使可追溯性有清晰而完整的动机,可追溯体系的战略分析就应运而生了。一般来说,追溯的目标都是很实际的。在欧洲能够实施可追溯体系的原因之一就是食品法律的强制要求。追溯的主要目标通常是明确企业部署的任务或商业定位,这些定位与供应链2000(SC2000)框架有些相似:一个企业可以有几种不同类别的特征。每个类别的成员对企业应用可追溯性的主动或被动性都有直接影响,把消费者需求作为主要导向的A级品牌生产商,他们侧重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以产业链参与者的要求为导向的供应商,则侧重于降低成本。
2.2 系统分析
在系统分析中,把现有的生产过程和可追溯信息制作成非常详细的可以识别潜在瓶颈的模型。专门用于传递分析信息的具体仪器仍有待讨论。
2.3 瓶颈分析
为实现可追溯体系战略分析(STA)设置的目标,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描述和分析——描述体系并分析解决实现可追溯体系目标的瓶颈。瓶颈分析体系主要集中于描述现有的可追溯体系,包括对产业链的过程、信息流、信息结构的描述,瓶颈分析主要用来判断由STA产生的可追溯目标是否能实现。对上游信息流进行分析,以确认必要的信息是否可以获得,在此过程中某一点的信息缺失就会被视为瓶颈。识别出瓶颈后,找出方法来解决它,如此反复。
2.4 体系设计
瓶颈分析导致体系设计不断变化,不断改进并扩大现有体系,消除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体系设计的重要作用表现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上,而数据模型又是可追溯体系的基础。尤其当可追溯性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实现其附加功能时,谨慎地设计好这种涵盖所有功能的数据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5 体系构造
体系设计的同时伴随着体系的改变,目前还没有标准来衡量此阶段,但采取的步骤都是基于各种不同因素而定的,例如,现有可追溯性功能是否需要变化或者创造一种全新的功能?现有功能是否需要一种标准方法为基础或特别制定一种方法来发挥作用?对瓶颈的修复是否需要对现有方法进行大量改动,还是仅需要一些较小的修正?这些问题都必须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体系构造。
2.6 实际应用
瓶颈分析列出了一份阻碍可追溯性目标实现的潜在瓶颈的清单,而且在功能设计时,会设计相应的方法来克服这些瓶颈。首先将这些功能的设计方法转化为工艺设计,在每一个必要的细节中,都应详细说明体系是如何建立并工作的;然后将工艺体系设计的结果转交给真正能够组建体系的建造者;最后就可以实际应用了。在体系设计、体系构造和体系实际应用阶段,食品指纹法与其它体系方法相似。
2.7 备用方法
目前,食品指纹法已成为以可追溯性为导向的方法。该方法能为可追溯性提出一个总体观点,这些观点与商业目标有关并且强调了可追溯性的战略性作用。
3 相关案例:有机食品行业的可追溯性
当使用可追溯性作为优化商业运行的一种方法时,关键是要对那些商业目标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而且要把商业目标与项目的设计阶段相结合。当运行体系中包括可追溯体系时,所采用的技术不一定引人注目,但是特定的商业目标却可通过可追溯性的附加值来实现。
有机食品行业与传统的食物链在特定的生产方法和技术上不同,这些方法和技术比现有的方法更自然。有机食品要贴上标签,因为即使是专家,仅依靠产品的特性也不可能判断出产品的来源是否是有机的。所以,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常常只能通过标签来区别。为确保有机食品的来源,需要一个权威部门对其进行监督。生产者要使用有机食品标签,就必须保证有机的耕作条件。而每张标签,都必须有助于追溯产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欧洲可追溯性的新要求被视为有机食品行业的一个新机遇,它重新解释和实现了一个综合链的信息系统。这个想法最初是在食品指纹法STA试点体系中进行的,在这些进程中,有机食品作为一个整体,其中公司人员对一些链信息体系的基本方面持有不同的观点,尤其对集中化的要求水平、链信息体系的基本结构(集中化与分散化)、认证机构的最终协调作用以及这个体系给其他参与者(如: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方便程度等方面有所争议。
目前,有机食品行业在链信息体系方面已达成共识:要求链信息体系必须保证能够进行信息交换,而且,该体系可作为管理食品品质的一种工具,降低参与者管理压力、增强市场效应的一种管理工具和方法。
4 展望
以产品历史信息的记录为基础而建立的可追溯体系,能高效管理食品供应链,有助于保障食品链的生产环境,降低安全风险。因此,食品行业可以拓宽思路,通过可追溯体系的引入增加产品的商业价值。

什么是质量责任追溯制度

追溯制度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应用的一种保障
(一)实施投入品备案许可制度。对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实施赋码等严格的准入备案许可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五常经营农资批发业务的批发商或者配送中心实行数量控制,确保源头可控,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实行严格的种植记录管理制度。想要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必须实行严格的种植记录管理制度,在源头为消费者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创造条件,每一劳作过程都需详细记录。
(三)实行稻米企业 基地的生产模式。稻米企业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便于管理,质量更有保障,更容易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四)实行严格的加工管理制度。加工环节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节点之一,农产品加工环节与其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加工环节必须严格管理。
(五)实施严格的流通管理制度。流通环节是农产品可追溯信息化平台的一个重要监管环节,实施严格的流通管理制度,保证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可追溯的实现,可以有效的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更好的保护品牌。
(六)加大执行力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更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农产品可追溯信息化平台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加大对市场流通中伪劣产品的惩处力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良好环境。
(七)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农产品可追溯信息化平台的宣传,使消费者对此更了解,并且发动公众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来,形成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何建立可追溯体系?

可追溯体系是一种可以追溯到加工、运输、养殖全过程的现代技术体系,通过输入产品的基本信息,如追溯码、生产批号等就可以查询到产品的养殖作业环节、原料运输环节、基地加工环节、成品运输环节的所有信息。通过追溯,实现由下至上的信息追溯,使食品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可以明确界定,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养殖、加工生产的安全、可靠性,确保食品安全,有效抵御风险。 建立对虾安全生产可追溯体系,包括两个途径:一是从前向后进行追踪,即从养殖场、收购商、加工商、运输商到销售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确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另一种是从后向前进行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前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问题召回。

什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要自己企业针对市场反馈,寻找问题,再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认为方案可行就形成制度。是这样的流程,其它企业的制度是适应不了你们企业的。你如果肯下功夫,有一本的书,有一个章节都是质量方面监控,一定能帮你完成这个制度。